对话青年 | 4位大学生,告诉你不一样的幸福感秘籍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或者幸福状态,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
图: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XIN公益九秋支教队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的考核体系,从事公益事业的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他们如春日暖阳一样为这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那么本着帮助乡村儿童成长而跋山涉水的这群大学生们,他们自己又是否能从志愿服务中获得内心的力量?
在我们访谈的大学生中,有人表达了自己在志愿服务路上曾有过彷徨与无措;有人告诉我们从志愿服务中收获了其他活动中无法获得的特殊“幸福感”;也有人表示愿意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
那么是什么点燃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火苗?
哪些事物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路上的拦路石?
那些感人的深刻回忆,可以支撑大学生志愿者走多远?
毕业以后大学生们还愿意以什么方式支持公益行业?
骄傲的领军者
图:2019年江南大学“微爱未央”远山暑期支教队
作为已经卸任的团队负责人之一,CC是怀着传递与回报善意的想法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去的。高中获得的企业基金会资助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慈善行业,他仍清楚地记得毕业典礼上收获的证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们将是骄傲的中国和世界的领军者。”
CC的愿望十分朴实,在自己生命的长途旅行中,起码有一段,他想以教师的身份度过。
小时候爷爷会骑着老旧的自行车带他从熙攘的集市上经过,车身总是被此起彼伏的招呼声挤塞到摇摇晃晃。远去的儿时回忆已然模糊,但是那些学生、家长或已经成为家长的学生,与作为老教师的爷爷热情打招呼的情景却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教师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小小的他切身体会。
进入大学以后,他积极参加支教社团的活动,主动与各个慈善组织打交道。
“我想考教育学方面的研究生,毕业后去像你们这样的公益机构工作,趁年轻的时候可以帮助更多人。”
那份证书上还有另一句,是像与爷爷的回忆一样,一直在指引着CC去做更好更强大的自己。
“希望你们成为下一代中国领军人物的同时,也成为能为你们下一代照亮黑暗的光和健康不可缺少的盐。”
新世界
图:2019年江南大学“微爱未央”远山暑期支教队
阿威是来自南京的一名大二学生,机缘巧合下被热情的学姐招募进了现在的社团,开始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志愿服务,对他来讲这是个十足新奇的世界。
记得在去年的夏令营中,他们遇到了一个特别“不听话”的小孩。这个男孩总是跟在志愿者们身边跑来跑去,对这些陌生但友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充满了好奇,但他只是睁着一双圆乎乎的大眼睛望着志愿者们,对于志愿者的搭话却只回以微笑而不回答。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从志愿者身边消失不见了。
再见到时,他正赶着三只小羊从半掩着的校门口进来,白色的小羊跟黝黑的男孩这样的组合凭空出现在校园里,让正忙着准备工作的志愿者们都乐坏了。
最让男孩移不开视线的,是阿威的相机。
机灵的阿威将相机作为突破口,终于哄得小男孩开口交谈,两个人坐在教室前的水泥台阶上兴致高昂地聊起了天。这件事颇让阿威自豪。
进入社团后第一次参加的大型集体活动是冬令营。那是阿威第一次跟这么多同龄人同吃同住这么久,地点在洛阳嵩县的一座山里,距离最近的小镇也要走上好久好久。
夏令营中期,队里的姑娘们想去镇上洗澡,阿威作为为数不多的男子汉,自然是要做护花使者的。山路崎岖,除了月光以外路上没有任何其他的固定照明设备。山神大人也并没有对他们多加照顾,所有人对迷路的担忧最终成真了。
当留守在校园里的伙伴来接他们时,这群迷路的大孩子们正坐在河边数星星。潺潺流水领着他们的歌声淌远了,揉碎在水中的星光则一直留在了阿威的记忆中。
摇摆
图: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梦起云滇”公益团队
2019年夏天,如同每次社团内培训会上大家所期待的那样,静子带领着自己的队员们踏进了甘肃一所小学的大门。队员们扬着笑脸心情洋溢,憧憬着与孩子们接下来两周的相处时光。只有她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对于队员们来说这是夏令营的开始,对她来说,这个开始却已经几乎耗尽了她的心力。
就在不久前,静子接到了项目点小学对接教师打来的电话。这位老师已经与她在线上联络不短的时间了,双方一直配合良好,为夏令营开展做着各种准备,但是噩耗总是这样毫无预兆。那天老师打来电话,轻轻柔柔的声音却说着让人如坠冰窖的话语,“我把证书都给你,你们能不能不要来了?”
静子着急上火,坚持想问个明白,“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对接教师无法告诉她具体原因,但是表示了愿意去再争取一下。
需要临时寻找联络新项目点的念头固然让人抓狂,更让静子寒心的是老师的那句话。
“我们明明是真心想为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课堂,想陪伴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暑假。为什么在校方的眼里,我们好像只是为了证书、学分这些东西呢?”电话那头静子的声音显得有些沮丧。
静子从大一开始志愿服务活动,初来乍到新的校园,她还有些无法适应这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为了给自己快要爆炸了的思绪寻找一个出口,她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志愿服务上,从一开始零零散散的敬老院活动到之后体系化地开展乡村夏令营,今年已经是她参与志愿活动的第三个年头了。
在这期间,她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的抗压能力、独立处理事件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刚参与时的新鲜感也已经被消磨殆尽,如今参与志愿活动时更多像是吃饭喝水逛超市一样平淡的感觉。
这三年里,静子也曾遇到过迷茫时刻,团队内部矛盾、外部沟通出错、对坚持进行夏令营意义的摇摆,这些都曾困扰过她。但讲起最具有幸福感的时刻,静子的声音仍然雀跃了起来。
“去年夏令营结束的那天,大家开完联欢会送孩子们离开学校以后,开始收拾整理做一些清扫工作,这时有十几个孩子悄悄回来了。”
那天下午,孩子们边说着“不要赶我们走”,边拿起扫帚、拖把,和志愿者们一起劳动,还拿出“家里种的”西瓜来与志愿者们分享。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孩子们又出现在校园里,直到下午两点目送志愿者们乘上去车站的大巴车。
“孩子们在9月份学校的开学典礼上佩戴着我们夏令营时送的徽章!” 静子的语气中掩饰不住的欣喜,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小的回应都是她幸福的来源。
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图:2019年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
今年是雨田参与志愿服务的第六年,他已经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同时也见证着社团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与志愿服务,是大一暑假的短期支教。
一群人去远方——是当时雨田给这个活动的定义。
比起帮助孩子,他私心更渴望的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体验。炎炎夏日里孩子们的笑脸比阳光更灿烂,在短期支教结束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短期支教模式(暑假去辅导语数外等学校的主课)是否会对孩子有真正的帮助?他对此感到怀疑。
所以他决定留下来,接手社团工作,改进社团的支教体系,探索另一种可能性。
接手社团之后,雨田做的第一件是及时梳理社团现状。
社团每年会固定资助几个孩子,一个月200块钱。这样单纯的资金支持是否真的有意义?
在经过了慎重的思考以及与其他管理层的再三商量后,雨田决定停掉社团的这个老牌项目。这笔资助资金来之不易,每年社团全员都需要花费巨大心力来筹措,他希望能更多关注到队员的自身发展,从而推动社团的整体进步。
这个决定一经提出让社团往届的队员“颇为不满”,大家觉得钱就应该花在孩子身上而不是队员身上。这让刚接手社团的雨田压力倍增,好在经过充分解释后往届队员们都表示接受了这个决定。
为什么往届队员一开始对于这个决定如此反感?雨田思来想去,觉得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来是因为往届队员已经离开了社团,没有渠道了解如今的社团是什么样子的;二来是他们仍然对社团充满感情,希望可以持续关注、参与社团的发展。
于是,雨田决定成立“校友会”,及时将社团进展告诉大家,让大家可以看到社团的点滴改变。虽然“校友会”只是一个微信群,但确确实实起到了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作用,也在之后的活动开展中给予了社团多方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雨田制定了外出培训报销制度,鼓励更多队员走出去,学习不同的知识,再反哺运用到团队中来。在有了这个制度后,越来越多队员有机会外出学习,社团也因为各种新鲜理念的注入而更加生机勃勃。
第二年的夏天,雨田带队前往贵州举办夏令营活动,这是社团第一次从短期支教转型做夏令营。
带着压力和未知,雨田出发了。
前期联系的公益资源给了队员更专业的培训,他们所有人都期待着为孩子带去更好的体验。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大家脑海中有趣有料的夏令营变成了现实,努力也都被看见了——在日慈公益拿到了课程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其他公益机构获得了“最佳社团”的称号。
社团成了雨田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他与社团伙伴之间的交流,多过了与同班同学的交流;通过公益活动认识的伙伴,在考研时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在公益机构实习的经历,让他获取到更多象牙塔里学不到的知识。
他自嘲说:“志愿服务让一个冰冷的法律人有了更有温度的想法和更多看待问题的角度。”
研究表明,团体志愿活动有助于提高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多数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是希望在活动中能认识完善自己并且帮助他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接触一下不同的社会现状。
大部分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实现了自我教育,获得了真诚的友情,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服务过程中那些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感动故事,拥有他们在其他社会活动中无法取得的特殊感与幸福感。
图: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XIN公益九秋支教队
访谈结尾,CC问能不能讲一个最近发生的具有幸福感的故事。
“我最近在看的书教会我将爱表达出来。我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然后在妹妹过生日时给了她一个拥抱,这使我回家路上一直在傻笑。”
接下来几天里,他给自己设了目标,每天都要拥抱至少一位家人。妈妈在接受拥抱时的害羞、爸爸在拥抱后的“取笑”、越来越和谐的家庭氛围,都让他觉得自己迈出的这一步是无比正确的。
本文取材于日慈公益基金会心益计划项目支持的大学生志愿者真实访谈故事,经艺术加工而成。
您的转发与“在看”都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